毕业论文指导(下)


本科毕业论文各部分写法指南(中文)

1. 题目 (Title)

  • 目的: 准确、简洁地概括论文的核心内容和研究范围。
  • 核心要素: 清晰反映研究对象、研究问题/角度、研究方法(有时可省略)。
  • 写作要点:
    • 用词精炼、专业,避免口语化和模糊不清的表述。
    • 不宜过长(一般不超过25个汉字),必要时可加副标题。
    • 能吸引读者兴趣,体现研究价值。
  • 案例参考:

    基于OBE理念的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实施路径探析
    (点评: 该题目明确了理论基础“OBE理念”、研究对象“高校体育课程思政”、研究核心“实施路径”,简洁明了。)

2. 作者与单位信息 (Author and Affiliation)

  • 目的: 标明作者身份和所属机构。
  • 核心要素: 作者姓名、作者单位(学院/系)、专业、学号(按学校要求)、指导教师姓名。
  • 写作要点:
    • 信息准确无误。
    • 格式遵循学校或期刊的具体要求。

3. 摘要 (Abstract)

  • 目的: 提供论文内容的浓缩精华,让读者快速了解研究全貌。
  • 核心要素:
    • 研究背景/目的 (Why): 简述研究的重要性和出发点。
    • 研究方法 (How): 说明采用了哪些主要研究方法。
    • 研究结果/发现 (What): 概括主要的研究成果或核心观点。
    • 结论/意义 (So What): 点明研究的主要结论及其价值或启示。
  • 写作要点:
    • 独立完整,信息全面,语言精练、客观。
    • 一般为200-300字。
    • 不进行自我评价,避免使用“本文认为”、“笔者发现”等主观性强的词语。
    • 通常在论文主体完成后撰写。
  • 案例参考:

    摘 要:“以体育人”已成为中华民族复兴“中国梦”的时代要求。**[背景/目的]** 本研究聚焦于OBE(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在高校体育课程思政中的应用,**[方法]** 通过文献分析法、和逻辑分析法,分析了高校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结合的主要困境,包括思政内容与教学实践的适应性、思政目标反馈机制和参与度等问题。**[结果/发现]** 研究在OBE理念框架下,运用动机理论、结果评价等理论,**[结论/意义]** 提出体育课程思政实施路径:融合新质生产力推进体育思政教育创新;实施结果导向的体育课程思政目标评价;激发内在动力提升体育思政教学实践效果。
    (点评: 该摘要结构完整,依次介绍了研究背景、目的、方法、发现的问题以及提出的核心路径/结论。)

4. 关键词 (Keywords)

  • 目的: 标示论文的核心主题,便于文献检索和分类。
  • 核心要素: 3-5个能反映论文最主要内容的词语或术语。
  • 写作要点:
    • 选择规范、通用、具有代表性的术语。
    • 涵盖研究的核心概念、理论、对象、方法(如果方法很关键)。
    • 词语之间用分号隔开。
  • 案例参考:

    关键词: OBE理念;体育课程;课程思政;实施路径;新质生产力
    (点评: 这些关键词准确反映了论文的核心:理论基础(OBE理念)、研究对象(体育课程, 课程思政)、研究重点(实施路径)以及一个创新结合点(新质生产力)。)

5. 引言 (Introduction) / 绪论


案例参考: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新时代我国教育的战略核心,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1]明确提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战略举措。作为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课程思政被赋予了将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入体育教学全过程的时代使命[2]。同时,强调以预期学习成果为导向的成果导向教育(OBE)理念,在育人目标与实施路径上与体育课程思政具有高度契合性[4, 5, 6]。

然而,尽管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已取得初步成效并积累了一定研究成果,但在实践中仍面临反馈机制不完善理论与实践脱节教师思政意识不足等系统性问题亟待解决[8-10]。

有鉴于此,本文聚焦于OBE理念下高校体育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探析。本研究旨在深入分析现有困境,结合新质生产力动机理论结果评价等理论,提出优化策略与可行路径,以期切实推动体育教学与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提升立德树人成效,为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贡献力量。


案例解析:

  • 第一段(背景):

    • 社会性背景/国家政策型背景: 从国家战略高度“立德树人”切入,引用权威政策文件《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1],再具体到“体育课程思政”[2]这一领域的重要性。最后引出与本研究核心相关的“OBE理念”[4, 5, 6],说明其与研究主题的契合性,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
    • 参考文献: 明确标注了政策文件 [1] 和相关理论/概念的参考文献 [2, 4, 5, 6]。
  • 第二段(连接语):

    • 一句话: “然而,尽管…问题亟待解决[8-10]。”
    • 过渡作用: 上半句“尽管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已取得初步成效并积累了一定研究成果”承认了背景下(第一段)所取得的进展;下半句“但在实践中仍面临反馈机制不完善、理论与实践脱节、教师思政意识不足等系统性问题亟待解决[8-10]”暴露了不足和问题,自然地引出本研究要解决的具体问题。
    • 连接词: 使用了转折性质的“然而”。
    • 参考文献: 标注了指出现有问题文献 [8-10]。
  • 第三段(研究对象、价值、设计):

    • 研究对象: 紧扣问题,基于“OBE理念”这一视角,明确研究对象是“高校体育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探析”。
    • 研究价值: 说明研究目的和预期贡献——“深入分析现有困境”、“提出优化策略与可行路径”、“推动深度融合”、“提升立德树人成效”、“为构建大格局贡献力量”。
    • 研究设计: 简要提及研究将结合的理论或方法——“结合新质生产力、动机理论与结果评价等理论”。

这种结构使得引言部分逻辑清晰,层层递进,从宏观背景逐步聚焦到本研究的具体问题和贡献,符合倒金字塔模型的要求,同时也突出了研究的核心内容。

6. 文献综述 / 理论基础 (Literature Review / Theoretical Basis)

  • 目的: 系统梳理和评述与研究主题相关的已有文献和理论,为本研究提供理论支撑和定位。
  • 核心要素:
    • 相关概念界定: 清晰定义研究中涉及的核心概念。
    • 理论基础阐述: 详细介绍研究所依据的核心理论(如OBE理念、动机理论等)。
    • 国内外研究现状: 分类、系统地总结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主要观点、研究方法。
    • 研究述评: 对现有研究进行批判性分析,指出其优势、不足和未解决的问题,从而引出本研究的创新点或研究空间。
  • 写作要点:
    • 全面性: 尽可能涵盖相关重要文献。
    • 系统性: 对文献进行分类、归纳、整理,而非简单罗列。
    • 批判性: 不仅要述,更要评,提出自己的见解。
    • 相关性: 紧密围绕本研究主题,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
  • 案例参考:

(引言段 - 概述背景与重要性)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已成为新时代高等教育的核心议题,体育课程作为“五育并举”育人体系的关键一环,其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日益受到重视。近年来,国内学者围绕高校体育课程思政的理论内涵、实践困境与推进策略展开了广泛探讨,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

(主题一:体育课程思政的价值与内涵 - 述)
关于体育课程思政的价值,学界普遍认为其意义重大。吴向宁(2022)指出,体育课程思政是提升高校育人质量的内在要求,有助于培养学生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和爱国主义情怀[2]。赵富学等(2020)则从“立德树人”视域出发,系统阐述了体育课程思政在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道德修养等方面的五重育人维度[15]。这些研究清晰界定了体育课程思政的目标定位与核心价值。

(主题一:评述)
然而, 现有研究在阐述价值时,多侧重于宏观层面的意义解读和应然要求,对于如何将这些宏大价值目标具体化、可操作化地融入不同体育项目(如球类、田径、武术等)的教学实践中,探讨尚不够深入,有时略显空泛,未能充分体现体育学科的独特性。

(主题二:体育课程思政的实践模式与路径 - 述)
在实践路径探索方面,研究者们提出了多种模式。例如,有学者主张“融入式”,强调将思政元素自然渗透于体育知识技能传授中(张洋等,2022)[5];有学者提出“主题式”,围绕特定思政主题(如奥林匹克精神、中华体育精神)设计教学单元(王爱萍等,2023)[7];还有学者基于项群理论,探索差异化的思政融入策略(谢伟等,2021)[31]。这些探索为一线教学提供了宝贵的实践参考。

(主题二:评述)
尽管实践模式多样, 但不少研究也反映出当前实践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徐成立等(2021)尖锐地指出了“两张皮”、“标签化”等现象[13],即思政教育与体育教学未能实现真正的有机融合,往往流于形式。此外,高泳等(2023)提到,教师的思政素养和融入能力普遍有待提升[3],导致好的理念难以有效落地。这表明模式构建与实际执行之间存在差距

(主题三:体育课程思政的评价与挑战 - 述)
评价是检验课程思政成效的关键环节。研究者认识到传统体育评价体系的局限性。夏贵霞等(2020)提出构建包含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多元育人质量提升体系[8]。王慧莉等(2022)则倡导应用表现性评价,关注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的行为表现与价值体现[14]。这些研究试图突破单一技能考核的局限。

(主题三:评述)
但是, 正如常志利(2023)所评述的,当前体育课程思政的评价机制仍显薄弱[9],科学性、系统性不足,可操作的评价工具和标准尤为缺乏。评价主体单一(多为教师评价)、评价内容偏重知识记忆而非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内化等问题依然突出(董翠香等,2022)[19]。如何构建科学、有效且易于实施的评价体系,是当前研究面临的重大挑战。

(总结段 - 归纳不足,引出本研究)
综上所述, 现有研究在体育课程思政的价值认同、模式探索和问题反思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总体来看, 研究仍存在重理论思辨、轻实证检验重模式介绍、轻效果评估重问题罗列、轻系统化解决方案等不足。特别是如何基于先进教育理念(如OBE),构建一套从目标设定、过程实施到效果评价的闭环、可操作的实施路径,并有效解决实践中的“融合难”、“评价难”等痛点,是亟待深入研究的关键问题。因此,本研究(引出自己的研究目的和切入点)…

7. 研究方法 (Methodology)

  • 目的: 具体说明研究是如何进行的,保证研究过程的科学性和可重复性。
  • 核心要素:
    • 研究设计: 总体研究思路和框架。
    • 研究对象/样本: 说明研究的具体对象或样本选取方法(如适用)。
    • 研究工具/数据来源: 使用的问卷、访谈提纲、观察量表、文献数据库等。
    • 研究过程/步骤: 详细描述研究实施的具体步骤。
    • 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 说明如何整理、分析收集到的数据或信息(如案例中提到的文献分析法、逻辑分析法)。
  • 写作要点:
    • 具体清晰: 描述要足够详细,让读者明白研究是如何操作的。
    • 科学合理: 解释选用特定方法的原因及其适用性。
    • 客观准确: 如实陈述研究过程。
  • 案例参考:

    本研究主要采用以下研究方法:

    1. 文献分析法: 系统查阅CNKI、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中关于OBE理念、高校体育、课程思政、新质生产力等主题的相关文献,梳理理论基础、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2. 逻辑分析法: 基于OBE理念的核心原则,结合动机理论、结果评价理论等,对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实施中遇到的困境进行逻辑剖析,推导出可能的解决路径和策略。
      (点评: 摘要中提到了方法,但在正文中设立专门章节详细说明会更规范,如上所示,需要具体说明文献检索策略、逻辑分析的依据和步骤等。)

8. 结果与分析 / 主体部分 (Results and Analysis / Main Body)

  • 目的: 展示研究发现,并对结果进行深入分析和阐释。这是论文的核心和主体。
  • 核心要素:
    • 呈现研究结果: 清晰、有条理地展示通过研究方法获得的数据、事实、现象或观点。可使用图、表辅助说明。
    • 分析结果: 对呈现的结果进行解释、比较、归纳,揭示其内在联系、规律或特征。
    • 讨论与阐释: 将分析结果与文献综述、理论基础相联系,讨论其意义、原因、影响,回应研究问题。
  • 写作要点:
    • 逻辑清晰: 结构合理,层次分明,论点突出。通常按研究问题、主题或逻辑关系分章节/分点阐述。
    • 论证充分: 论点需要有数据、事实、案例或理论依据支撑。
    • 分析深入: 不能停留在表面描述,要挖掘深层含义。
    • 语言准确: 使用专业术语,表达清晰无歧义。
  • 案例参考: (对应论文第二、三、四部分)

    [结果呈现 - 问题分析 - Section II]
    二、体育课程思政实施中的主要问题
    (一)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的整合挑战… 主要表现在思政元素的教学内容、实物资源及教学环境的缺失…
    (二)体育课程思政内容的适应性问题… 存在“两张皮”、“标签化”和“形式化”等现象…
    (三)教学方法与学生参与度的局限性…
    (四)考核评价体系的不完善…
    (五)体育思政教育实践环节的薄弱环节…
    [分析阐释 - 路径构建 - Section IV]
    四、体育课程思政的路径选择
    (一)融合新质生产力推进体育思政教育创新… 新质生产力代表科技进步和创新精神,与体育思政教育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目标相契合… AI、VR/AR等为体育课程思政元素的引入提供了丰富的互动手段…
    (二)实施结果导向的体育课程思政目标评价… 依据OBE理念和项群理论开发评价工具,将显著提升评价的效率和准确性…
    (三)激发内在动力提升体育思政教学实践效果… 结合动机理论中的自我决定理论和期望-价值理论可以充分激励学生…
    (点评: 论文主体部分结构清晰,先分析问题(结果呈现与初步分析),再基于理论提出解决路径(深入分析与阐释),逻辑性强。)

9. 结论 (Conclusion)

  • 目的: 总结全文研究工作,凝练核心观点,指出研究贡献、局限和未来展望。
  • 核心要素:
    • 研究结果概括: 简要重申主要研究发现或核心论点。
    • 研究结论: 对研究问题给出明确的回答。
    • 研究贡献/价值: 强调本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启示。
    • 研究局限: 客观指出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 未来展望: 对后续研究提出建议或指明方向。
  • 写作要点:
    • 简洁有力: 用凝练的语言总结全文精华。
    • 回应引言: 与引言中提出的研究问题和目标相呼应。
    • 避免重复: 不要简单重复摘要或正文内容,要有综合性和提升。
    • 客观审慎: 对贡献和局限的评价要实事求是。
  • 案例参考: (Section V 结语)

    五、结语
    本研究基于OBE理念,探索高校体育课程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路径。**[研究结论概括]** 结论显示,体育课程思政教育在教育目标和实施策略上与OBE理念具有一致性。通过整合新生产力带来的创新教育与评价技术… 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 采用结果导向的体育思想政治目标评价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体育课程思政教育实践的实效性。**[研究价值]** 这也促进了思政元素在体育课中的自然融合,实现实践内容与思政内容的同向同行。**[研究局限与展望]** 基于OBE的思政教育在体育课程中的实施路径是理念层面的创新,也是实践领域的挑战。对于未来的研究,我们认识到以下方向的重要性和潜力:一方面,在学校内外进行更多的实证研究… 另一方面,将研究维度拓展到不同环境下… 实现更广泛的应用价值。
    (点评: 结语部分总结了核心发现和提出的路径,点明了其价值,并诚恳地指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结构完整。)

10.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 目的: 列出论文中所有引用过的文献来源,体现研究的依据,方便读者查证。
  • 核心要素: 包含作者、年份、题名、出版地、出版社、期刊名、卷号、期号、页码等必要信息。
  • 写作要点:
    • 格式统一: 严格按照学校要求的参考文献著录格式(如GB/T 7714-2015)。
    • 准确无误: 所有信息必须准确,与原文核对。
    • 完整对应: 正文中的每一个引注都必须在参考文献列表中有对应条目,反之亦然。
    • 顺序规范: 通常按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编号,或按作者姓氏字母顺序排列(具体看规范要求)。
  • 案例参考:

    [1] 教育部. 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EB/OL]. (2020-06-03)[2024-03-22].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2006/t20200603_462437.html.
    [4] Spady W G. Outcome-Based Education: Critical Issues and Answers[M]. Arlington: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School Administrators, 1994.
    [25] 张军. 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贡献新时代高等教育力量[EB/OL]. (2024-03-13)[2024-03-22]. http://www.qstheory.cn/dukan/hqwg/2024-03/13/c_1130088746.htm.
    (点评: 示例展示了不同类型文献(在线文档、专著)的著录格式,注意信息完整性和格式规范性。)

11. 致谢 (Acknowledgements)

  • 目的: 对在论文完成过程中给予指导和帮助的个人或组织表示感谢。
  • 核心要素: 感谢指导教师、其他提供帮助的老师、同学、实验室、资助机构、家人等。
  • 写作要点:
    • 真诚恳切: 表达真挚的谢意。
    • 简洁得体: 语言不宜过于华丽或冗长。
    • 对象明确: 指出具体感谢的对象和原因(可简略)。
  • 案例参考: (论文中未提供,此处为通用模板)

    致 谢
    本论文的顺利完成,离不开各位老师、同学和家人的关心与帮助。
    首先,衷心感谢我的指导老师XXX教授。从论文的选题、框架设计到具体内容的修改完善,X老师都倾注了大量心血,给予了悉心指导和无私帮助。X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深厚的专业素养令我受益匪浅。
    感谢XX学院的各位老师在本科期间的辛勤培养。感谢在论文研究过程中提供帮助的XX老师和XX同学。
    最后,感谢我的家人一直以来的理解、支持和鼓励。
    在此,谨向所有关心和帮助过我的人们致以最诚挚的谢意!
    (点评: 致谢应根据实际情况撰写,表达真情实感。)


重要提示: 以上指南和案例仅供参考,具体写作要求务必以您所在学校、学院发布的最新《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撰写规范》为准。祝您写


文章作者: 徐老师
版权声明: 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別声明外,均采用 CC BY-NC-SA 4.0 许可协议。转载请注明来源 徐老师 !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