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真絮语,纯粹世界



操场上,孩子们的世界总是充满着天真烂漫的提问:

“徐老师,你有女朋友吗?”

“没有。”

“你真笨,我姐姐都有两个男朋友了!”

“……”

“那你为什么不找呢?”

“……”

“我给你讲,我哥哥到现在都没找到女朋友!……”

“快点回教室!”

我私下想了很久,仍没有答案。或许,在孩子眼中,爱情就像游戏一样简单直接。


孤独的夜,外卖的味

“小朋友,你晚上多久睡觉?”

二年级小朋友:“我很晚才睡,妈妈旅游去了,婆婆泡温泉去了要一周才回来。我一个人在家看电视。”

“那你自己做饭?”

二年级小朋友:“我和姐姐吃外卖,哎!没得意思!”

童年本该是充满欢声笑语,可这孩子却独自面对空荡的房间和冰冷的外卖。


改变的意义,敬礼的仪式

双胞胎弟弟:“徐老师,我认为我快要改变了。”

“真的呀,什么让你要改变了?”

双胞胎弟弟:“我今天是少先队员了,我现在会敬礼了!不一样了!”

随即给我敬了个礼。

从那以后,我打招呼的方式居然变成了敬礼。孩子眼中的“改变”,或许只是一个简单的仪式,却赋予了他满满的自豪感。


冷静的理由,友谊的困惑

双胞胎哥哥:“徐老师,我想冷静一下。”

“这么热,你就休息一下再练习吧!”

双胞胎哥哥:“不是!我们班其他同学不和我玩,弟弟也不和我玩,所以我需要冷静一下!”

“不准请假!”

孩子也会有自己的烦恼,被孤立的滋味并不好受。“冷静”的背后,是渴望友谊的心。


辛苦的定义,真挚的关怀

小胖墩:“徐老师您辛苦了。”

“为什么突然这样说?”

小胖墩:“你本来就辛苦了呀,上课站那么久。”

“不辛苦。”

小胖墩懊恼道:“哎呀!本来就辛苦嘛!” 叹几声气后,便愤愤离去。

孩子眼中的“辛苦”很简单,就是长时间的站立。这份简单而真挚的关怀,让人感到温暖。


情感的萌芽,复杂的内心

一群孩子:“徐老师!她要做你的小老婆!她要和你结婚!”

“……”

班主任:“快点回来给我站好!还在吵就不放学了。”

“………”

孩子们的起哄,是情感懵懂的体现。

一刚送我礼物的女孩儿:“徐老师,这是我给你的信!”

去了班上,发现大多女孩儿不太对劲,后来一问,说:“徐老师,***说她不喜欢你,她让我们对你冷淡一点”。

看来女孩子从小就很复杂。小小年纪,已经懂得运用人际关系来表达自己的喜恶。


困难的意义,思考的缺失

“徐老师,什么是困难?”,一小女孩指着标注了拼音的题目问我。

“不容易的意思啊”,我下意识地回答。

之后便匆匆走开了,想想自己很久都没有像孩子般思考了。我们总是习惯用成人的思维去定义世界,却忘了孩子眼中最纯粹的答案。


与孩子们相处,就像是走进了一个纯粹而简单的世界。他们的问题或许幼稚,他们的想法或许天真,但却往往蕴含着最真挚的情感和最本质的思考。在和孩子们的互动中,我常常被他们的童真所感动,也被他们的视角所启发。或许,我们都应该偶尔放慢脚步,用孩子般的眼光去重新审视这个世界,找回那份久违的纯真和好奇。


文章作者: 徐老师
版权声明: 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別声明外,均采用 CC BY-NC-SA 4.0 许可协议。转载请注明来源 徐老师 !
  目录